:7月1日下午,教育部对面向中小学生的35项全国性竞赛活动进行公示,这是2018年9月13日《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新规颁布后,全国第二次公布竞赛项目名单。
与2019年4月10日公布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竞赛项目相比,最新公示的竞赛名单出现了五大变化,需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首先是竞赛活动数量大幅增加。2019年度公布的竞赛项目共29项,而今年公布的达到35项,增加了6项之多,增幅超过20%。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竞赛项目的调整和公布将进入“常态化”。
其次,对竞赛项目分类进行重大调整。2019年分为科技创新类(12项)、学科类(13项)和艺术体育类(4项),今年同样为三大类,除艺术体育这个类别外,其他两项改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分别为:自然科学素养类(21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9项)和艺术体育类(5项)。
由于今年取消了学科类,原来的“数理化生信”五大联赛并入到自然科学素养类,同时并入的还有希望杯数学竞赛和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的学科类竞赛项目。
第二大类人文综合素养则聚焦语言类的竞赛,包括作文竞赛、外语演讲和禁毒知识等方面的竞赛;第三大类主要是书法、航模、车模、造型作品和校园足球联赛等。
第三,有关青少年科创竞赛的项目大幅增加。虽然名单中没有见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一传统项目,但有关科创的竞赛项目大幅增加,达到11项,接近总项目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项目明显增多,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
第四、有关语文素养的竞赛项目明显增加。2019年竞赛名单中,语文学科的竞赛只有4项,今年增加到6项,分别是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可见教育部门对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
第五、首次将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纳入到竞赛项目。这也是35个项目中唯一的体育竞赛项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是国内历史最久远、覆盖范围最广的中学足球赛事,1999年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联合创办,创办之初名称为“中国高中足球联赛”,并只设高中男子组一个组别,近年来足球联赛已拓展到初中和小学,而这次公示的竞赛面向学段也是从小学到高中全覆盖。
今天发布的这份中小学竞赛“清单”,应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全面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进入常态化,正在营造一个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竞赛生态。
近年来,普遍的功利心态、强大的利益驱动,加上多方监管缺位等原因,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媒体曾披露有的省域内各级竞赛活动多达500项以上。其中不少赛项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超前、强化应试、过度逐利等问题,让校园难安静、家长难安心,成为罩在中小学生头顶的一重“雾霾”。
2018年9月,教育部试行《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来,竞赛混乱的局面大幅度改善,竞赛活动总量受到控制,限制了学科类竞赛活动,规范了竞赛活动学段,竞赛结果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脱钩”等,同时坚持公益性、比赛本身“零收费”,这些举措将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