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后面最后一栏,看到最后一栏大家可能一下就明白了竞赛的难度和好处了,当然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五大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锻炼人智力,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往往要求学生补充大量知识,需要的思维量很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快速判断能力。使得学习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熟练度。
同时学科竞赛的国家集训队成员具有高校保送资格,省级以上奖项和市级奖项均具有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也就是说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学科竞赛在选拔培养拔尖学科后备人才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所以学科竞赛关乎所有优秀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可想而知。
不同的科目竞赛的时间、赛制略有不同,名字也不统一。比如数学一直叫数学联赛,物理叫物理竞赛。
1956年起,在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下,举办了由京、津、沪、粤、川、辽、皖合办的高中数学联赛。1979年,我国大陆上的29个省、市、自治区都举办了中学数学竞赛。
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即一试和二试),在这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全国约200多名学生有资格参加由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暨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冬令营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的优胜者参加,分配原则是每省市区至少一人,然后设立分数线择优选取。
为严格标准,中国数学会每年限定一等奖名额1000名左右,并划分到各省、市、自治区。各省、市、自治区在上报一等奖候选人名单的同时,还要交上他们的试卷,最终由中国数学会对其试卷审核后确定获奖名单。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始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每年举行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至今已经是第34届。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竞赛分为预赛(笔试)、复赛(笔试、实验)和决赛(笔试、实验)。在决赛中获一等奖者将获得保送进入大学的资格。
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题,满分为16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40分。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每年组织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化学竞赛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委托相关省、市、自治区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及有关学校承办。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安徽省省赛一等奖一般有50个名额,具有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报考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具有高校保送资格。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联赛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联合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生物学科竞赛活动。
高中最重要理科竞赛之一,理论考试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并有一定扩展,扩展的部分可参考高校普通生物学内容。
试题难度大于高考,易于全国竞赛试题。理论考分和实验考分按75%,25%分配。
从2010年起全国生物学联赛取消各省分会组织的实验考试,改为在理论试题中设计一定比例的实验笔答题。
为了与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接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竞赛从1988年起改名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信息学奥赛!
联赛分两个年龄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普及组和提高组)。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试和复试。
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
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采用Basic(2005年被取消)、C(2022年将被部分取消)/C++或Pascal(2022年将被全部取消)。
各省市初试成绩在本赛区前百分之十五的学生进入复赛,其分数不计入复赛的成绩。
初赛时间为10月的第二个或第三个星期六或者星期日下午2:30 – 4:30或者1:30-3:30举行。
复试形式为上机,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驾驭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程序设计语言可采用Basic(2005年后被取消)、Pascal(2022年将被取消[1] )、C(2022年将被部分取消)或C++。各省市竞赛的等第奖在复试的优胜者中产生。
复赛普及组时间为3.5小时。只进行一试,约在当年的11月的第三个周六进行。
为加强竞赛结果的公信力,自2011年起,复赛提高组由一试改为两试,分由两天进行。每天竞赛试题由原来的4题改为3题。
所以这意味着如果想参加全国级的考试,必须在上一年或者上上年提前参加省级的考试;
这就意味着如果以信息竞赛为目标的同学要注意了,一定要提前准备,一般来说高一、二就要参加省级考试了,不然是没有机会参加国家级比赛的。
数学竞赛可以说是五大学科竞赛中最难的一个。几乎全部能在数学获得省一的学生,都是从初中开始就进行了竞赛学习,即使天赋很好,想在数学方面取得成绩也绝非易事。
物理竞赛,思维难度、知识难度也都不小。但是相比数学,对思维能力要求略低。不少高一之后才开始接触竞赛,最后也能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
甚至完全没接触过竞赛的学生,凭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超强理解也可以获得省三,竞争没有数学那么激烈。但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可度丝毫不差于数学。
化学竞赛,对思维的要求比物理略低,但是对于知识记忆能力的要求就明显的强于物理。一般学习过程中都要学习很多大学化学的内容。
对记忆力、分析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和物理类似,初中没有接触过竞赛,也一样可以获奖。竞争相对更弱。
生物竞赛,和化学竞赛情况类似,也需要学习很多大学内容。因为学习的人更少,所以竞争相对更小。对比近三年的全国联赛通知中关于试卷页码的描述,改变悄然进行。2016年通知上说8-10页,实际考卷为10页。2017年通知上说9-12页,实际考卷也为10页。而今年通知中直接不说范围,告知就是12页,这是最大容忍的页码数,显然这是在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将会增加"文献背景的命题",与2016年国赛上全国竞赛委员会一再重申与国际奥赛接轨的思想完全呼应。2016年联赛卷因受8-10页限制,最后使用了10页,看来2018年联赛是要在2016的特点上再来一次飞跃。
信息竞赛,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能力。需要经常上机,学习算法,数学建模等。学习门槛高,相对竞争不是很激烈。
对于那些初中就很优秀,确定自己在高中也能保持优异成绩的同学,是可以很早介入高中竞赛学习的。因为这些同学的近期的目标应该是锁定学校的实验班、培优班,长期的目标是211,985大学。
国内大学最为认可的学科竞赛,按照重要性顺序依次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这几大科,都有全国范围的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同学将获得保送北大清华的资格——决赛现场,同学们在得到成绩后,就可以直接和大学签约,不需要参加高考。
随着高考招生改革,竞赛成绩在高考中不再加分,但成为自主招生的敲门砖。在同等分数条件下,明显有一科特长的学生,必然为高校所青睐,因此诸多985高校的自主招生的先决条件就是竞赛奖项。
如果以自主招生为目标,则学习重点仍然要放在全科学习上,因为毕竟高考分数才是最关键的因素。然后对于有特长的科目进行专项训练,这与高考是并行不冲突的。
大学招生大幅度改革了,竞赛生失去了不少保送加分的优惠政策,那么高中生还是否有必要继续投入到竞赛呢?参加了竞赛学习,是否会对成绩有助益,对未来的高考有帮助呢?这是很多高中学生与家长纠结的问题。
对于那些初中就很优秀,确定自己在高中也能保持优异成绩的同学,是可以很早介入高中竞赛学习的。因为这些同学的近期的目标应该是锁定学校的实验班、培优班,长期的目标是211,985大学。
国内大学最为认可的学科竞赛,按照重要性顺序依次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这几大科,都有全国范围的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同学将获得保送北大清华的资格——决赛现场,同学们在得到成绩后,就可以直接和大学签约,不需要参加高考。
随着高考招生改革,竞赛成绩在高考中不再加分,但成为自主招生的敲门砖。在同等分数条件下,明显有一科特长的学生,必然为高校所青睐,因此诸多985高校的自主招生的先决条件就是竞赛奖项。
很多高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只要孩子过一本线就有机会获得加分,所以自主招生已经不再是学霸的专利。只要你能把握机会就可以抓住低分高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