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历史上最惨烈的行军,公认的是二战期间被日军打败后的“巴丹死亡行军”。当时,日本陆军开始占领菲律宾,与美菲联军进行交战,最终美军缺少支援和接济,78000多人投降,押解到120公里外的战俘营,押送战俘的过程中,约有15000人死亡。
毫无疑问,巴丹死亡行军是美军历史上最惨的一次经历,但是,毕竟是已经投降的军队,而且是向日军这样臭名昭著,曾经实施过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的对手投降,78000投降,最终才死了15000人,说明美国人还是手下留情了。
长津湖是一个人工湖泊,准确地说应该是长津湖水库。这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第二次战役中,这里成了东线的主战场,第九兵团把美军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和步兵第七师团团围困,于是爆发了有名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敌我双方的兵力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美军这边包括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而志愿军这边,包含了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约15万人。
第九兵团原本隶属第三野战军,下属的第20军,第26军,第27军,都是响当当的主力王牌。第20军最早的前身是南方进行三年游击战争的闽东独立师,这支部队有叶飞上将一手带出来,抗日战争中又改编为第三支队第六团。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成为粟裕第一师所属的第一旅,旅长还是百战名将叶飞。解放战争初期,这支部队的番号先后改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先后参加了有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只要有大战,必有叶飞带领的第一纵队。
第26军前身则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更早可以追溯到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司令员洪涛,政委黎玉。1942年,王建安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在王建安的带领下,这支部队从游击队逐渐实现正规化,到抗战后期,发展成为两个师又四个旅的庞大部队。解放战争期间,部队主力调往东北,其余部队组建了山东军区第八纵队,首任司令就是王建安上将。在鲁南战役中,第八纵队灭了第一快速纵队,帮助华野建立起特种兵纵队。
第27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更早可以追溯到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胶东军区,是将军一手打造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主力挺进东北,形成四野41军,其余部分则成立了华野九纵队,首任司令员是。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碾庄战役中,第九纵队都是主力部队,1949年2月,华野九纵改编为27军,军长聂凤智,成为上海战役的主力,最先突入市区。
从第九兵团三个军的辉煌历史来看,这支部队是第三野战军乃至全军的主力和王牌,战斗力相当强悍。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支部队,长期作战和招兵的地方是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主要指战员来自于南方,能否适应朝鲜战场的作战环境,每一个人都会心里打鼓。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第九兵团作为主力,秘密进入朝鲜,改编为志愿军第九兵团,通过大规模的穿插包围,秘密潜伏,意在发动忽然袭击,歼灭美军主力。
11月27日,志愿军10万大军在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进行隐蔽,其中20军在长津湖西侧,27军在长津湖北侧。这两个军的主要歼灭对象是美军陆战一师的两个团和第七师的31团。一旦得手,就继续向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8日,经过一夜的潜伏,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雷霆一击,峡谷中行军的美第七师和陆战一师被分割为五部分。28日的白天,美军一直都在努力打开局面,但是遭到了志愿军的顽强阻击。高度机械化的美军,每小时只能行进500米。
11月30日,27军集中5个团兵力,并使用了全军所有炮兵,开始攻击美第七师第31团。美国第31团是是美军的王牌主力部队,曾因为参加苏俄干涉作战获得了“北极熊团”的称号。如此久负盛名的美军王牌,仅仅一天时间就被志愿军全歼,这是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不过,参战的志愿军27军两个师的损失也非常惨重,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达到了1万多人。
对美陆战一师的围攻,志愿军还是露出了破绽。陆战一师突破20军包围,向南撤退。第九兵团则命令20军余部,追击陆战一师,配合26军歼灭这股美军。
12月4日,经过3天时间,美陆战一师第五团第七团行进22公里,终于到达了下碣隅里的供给基地,平均每小时只走了300米,这里志愿军的层层截杀,不断围追堵截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美军想要到咸兴地区,必须经过的是长津湖的水门桥。水门桥是一个悬空的单车道桥梁,当时志愿军认为,只要炸掉了水门桥,美军就不可能逃离这里。
于是,20军先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为了杜绝后患,志愿军干脆连桥基也炸掉了。但是,美国空军竟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最终,到12日,美陆战一师终于到达咸兴地区。24日,美国陆军第十军从从兴南港装船撤离,长津湖战役结束。
长津湖战役毫无疑问是以志愿军的胜利和美军的失败告终的。事后,20军的战后总结是这样说的:“虽然此次作战由于匆促入朝,一切准备不足,加上严寒与地形不熟与粮弹供应不及的情况下进行,但由于全体指战员的努力与高贵的政治品质克服了一切困难,给美陆一师歼灭之打击……这种排除万难,忍受艰苦,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流血与忘我工作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将在世界与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将为举世歌颂。”
志愿军的胜利,也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在美国出版的《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一书这样描写:“他们[陆战队]从未见过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蜂拥而至,或是一次次地顽强进攻。……陆战队的坦克、大炮、迫击炮和机关枪大显身手,战果赫赫,但是中国人仍然源源而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使陆战队肃然起敬。”
不过,美国军队向来喜欢伪造数据,把败仗说成胜仗。对长津湖战役中侥幸逃脱的美陆战一师,竟然得到了美军第八集团军的表彰。陆战一师在长津湖的表现,被誉为“史诗般的传奇行动”,包括史密斯师长在内的14人获得荣誉勋章,获得的各类奖章总数达240多枚。经过美国媒体的包装,美国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俨然成了拯救陆战一师乃至整个美军的英雄。
美国人需要英雄,但是不管是抗美援朝战争以前,或者是抗美援朝战争以后,也从没有出现过像这样把败仗说成胜仗的情况。
为了掩盖陆战一师的失败,美军甚至宣称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中仅仅阵亡了604人。比釜山仁川登陆阵亡222人也没有多多少。
实际上,经过对公开数字的简单估算,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的阵亡人数至少4100多人,负伤至少3500多人,冻伤7300多人,实际减员人数达到了18000多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另一个印证是,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后,作为战略预备队在义城、大邱之间清剿北方游击队。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陆战一师一直和南韩11师这样的不入流的部队一起进行治安作战。这也许说明,陆战一师的战斗力,一年多都没恢复过来。
陆战一师最绝望的行军,竟然被称为“史诗般的传奇行动”。这也说明了,美军实在是找不到自己在第二次战役中的一点点闪光点了。
不过,即便是志愿军这边,也不得不承认,陆战一师确实跑掉了,长津湖战役确实算不上完胜,战果确实没有临津江战役那样完美。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集中了15万兵力,就为了全歼美军的2万多人,虽然取得了巨大战果,但是确实是未尽全功,这背后的原因,实在是非常复杂。
1950年11月,长津湖地区迎来了40年不遇的超级严寒。战役期间,气温平均维持在零下20度一下,极端情况下出现了零下40度的超级低温。
与低温严寒相对应的,是志愿军补给上的巨大缺陷。第九兵团仓促入朝各方面准备很保护充分,御寒服装来不及发放,缺乏高寒地区的生活和作战经验。甚至,部队进入战区后,没有住房、缺少粮食,只能在雪地里露营。志愿军将士曾回忆::“我们的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天气又那么冷,他们从哪个地方(把土豆)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疙瘩,没法吃,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
严寒和缺衣少食的情况,让第九兵团的非战斗减员远超过了战斗减员:第26军的非战斗损失甚重,几乎有90%的人员受冻伤,仅第27军的非战斗损失就超过10000人。第20军的冻伤减员也超过40%,整个第9兵团的非战斗损失超过2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武器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美军陆战一师的轻武器主要是M1半自动步枪、汤姆逊式冲锋枪以及勃朗宁式机枪、自动步枪。而第九兵团主要装备的却是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本三八式步枪。陆战一师的每个步兵排有89毫米火箭筒、步兵连有2门60迫击炮、步兵营有4门81迫击炮。这样的火力,远超过志愿军。
重武器上,陆战一师每个团都有12门107重迫击炮,隶属于陆战一师的第11炮兵团,则有3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营(每连6门火炮,共54门)和一个155毫米榴弹炮兵营(每连6门火炮,共18门)。这样的火力,2万人足以对抗15万的第九兵团。陆战一师配有200辆坦克,志愿军则是一辆都没有。
巨大的武器差距下,志愿军想要做到用勇气对抗钢铁,几乎不可能。下碣隅里美军阵地曾被我第58师172团攻破,但是美军的强大火力覆盖下,这个团几乎丧失了战斗力。第27军第80师在29日新兴里的战斗中因敌强大的步兵、装甲火力阻击被迫撤退;第59师第23团在12月4日阻击后撤美军的战斗中,也因美军飞机、坦克的联合夹攻,以及强大的步兵火力的压制下,阵地被迫失守。
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补给工作主要靠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据估算,志愿军仅仅食品供应就需要1500辆汽车,而当时志愿军仅有次数的一半不到,更是在美军轰炸下损失惨重。我国自己无法生产汽车,苏联援助的汽车也迟迟不到位,以至于志愿军始终面临着缺衣少食的窘境。第九兵团本来准备了20万件棉衣,却因为运输能力不足没能运送到前线。穿不上衣服,吃饭更成问题。志愿军战士回忆::“后来我们主要有三个解决办法:一个就是到老百姓家去,把坍塌的房子扒了,可能会发现有一点粮食或者土豆什么的;第二个办法,后方有事也能供应一点儿,送上一点儿;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取自于敌。当时那28天,我们就是靠这三种办法生存下来的。28天,我们没喝过一口热水,就是吃干冰,吃雪。
志愿军在长津湖,不仅担心被冻死和饿死,武器弹药不足,也是大问题。长达28天的战斗中,弹药仅仅运上来2个基数,而且这是牺牲粮食运力才做到的。
棉衣、粮食、弹药运送不上来,伤员运送不下去,这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反观美国,却能够通过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保障奢侈的军区物资供应外,仅仅6天时间就能运送4500多名伤员离开战场到达后方。
如今,中国的工业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军费也更充足了,我国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希望,长津湖战役的不怕苦不怕死英勇作战的精神能够代代传承,我们也希望,长津湖战役上因军需不足造成的悲剧再也不要出现。
美军即便是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依然不免会通过数据造假来鼓舞士气。可是,种种迹象却表明,美军在长津湖,确实是惨败而回。而志愿军,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指挥,最终战胜了美国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