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人社部关于开展技工院校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总体部署,引导技工院校学生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连日来,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全省技工院校组织开展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为学生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精神食粮”和技能大餐,带领学生从“新”出发,向“心”而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近日,大连市人社局指导全市各技工院校组织开展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鼓励技工院校学生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
大连口腔义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精心开展了以“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巧手传国粹”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金吉老师和钟建波老师带着贝雕和面塑技艺走进校园,为同学们介绍贝雕、面雕的起源发展、雕刻技法、艺术价值等知识,并通过现场制作让学生感受雕塑的乐趣与魅力,加深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大连中港通关职业技术学校邀请大连华锐重工集团高级技师于林老师走入校园开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求学求艺经历,诠释劳模、劳动、工匠精神,并现场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励学生刻苦求学、勤勉敬业。于林老师的言传身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国工匠的敬仰和效仿之情。
大连新港通关技工学校和大连艺才技工学校以主题班会、vlog大赛等多种形式,展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读书心得、多才多艺,凸显出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风采,在校园中唱响奋进的正能量之歌。
大连国防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长讲座,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典型的劳动者故事,培养了学生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为引导技工院校学生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鞍山市五所技工院校在开学第一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鞍山技师学院3月3日组织42个班级的1200多名师生,观看了“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奋斗力量”的全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钻研探索,不计较个人利益的雷锋事迹为指引,激励学生踏踏实实、勇于奋斗、甘做岗位上的“螺丝钉”。使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有榜样、有抓手、有实效。明确工匠精神建立的根基来自于对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来自于对岗位的奉献和热忱,更来自于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雷锋精神。
高新区科技技工学校通过向全校师生介绍古代工匠创造的辉煌物质文明,彰显出古人的匠人匠心、技巧智慧,对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的价值和重大意义;通过非遗剪纸进校园活动,邀请辽宁省非遗工作室王宁老师,带领同学们剪纸“雷锋头像”,将传统非遗和工匠精神紧密结合;通过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辽宁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林学斌入校宣讲,增强了学生们技能成才的信心与力量。
岫岩县技工学校提前为学生们准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并由校长作了题为“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工匠精神”的讲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师生践行劳动光荣、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为校师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铁西区财经技工学校校领导与思政组教师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制作、张贴宣传海报,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铸造匠心氛围,由校团委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师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召开了以“传承传统文化 铸造时代匠心”的主题班会。
经开区格致学校开学第一周,开展了以“弘扬大工匠精神,强国有我”为主体的系列活动。在学校报告厅组织师生一起观看了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学习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奋斗精神。各班班主任利用第一次班会时间,通过PPT、短视频、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激励同学们不断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以精湛的技能实现职业梦想,成为技能强国的有力参与者。
鞍山市各技工院校通过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铸就工匠精神,励志报国敬业的信念,和奉献精湛技艺、成就技能人才的决心。
锦州市南丰技工学校于2月23日上午组织开展了以“技能成就精彩人生”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当天,锦州市人社局组织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金牌获得者吕鹏、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供应链管理师银奖得主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刘淑娟副教授、锦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张彬先生等人参加了锦州南丰技工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学好技术,守好匠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技术成就人生,用自己的力量奉献社会,赢得未来。”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吕鹏的演讲引发了台下学生们阵阵掌声。
刘淑娟副教授以“坚定质量强国,弘扬工匠精神”为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她鼓励同学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勇担时代使命,争做锦州工匠、辽宁工匠乃至大国工匠。刘教授用身边的例子鼓励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走技能成才之路。
张彬专注面塑技术30年,从街头摆摊做起,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民间艺人,小小的面团成就大大的梦想,同学们惊叹他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赞叹他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一定要牢记使命担当,不负青春韶华,学技能,强本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月27日清晨,丹东市技师学院全体师生齐聚学院运动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强为全校师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淬炼匠心 筑梦启航》的报告,引导学生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
2022年,丹东市技师学院三位老师在第三届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中获得冠军,五位选手在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两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个优胜奖的事迹,告诉大家,要想成功,就要不忘初心,不懈努力,要想成为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就要有一颗永不褪色的匠心,用努力拼搏提升技能、改变命运、报效祖国。
2023年,学院工作主题为“特色年”,“国防军事化管理”和“引企入校,工学一体”这两条工作主线将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大家都会受益。由退役军人中最优秀的军官和战士组成的“军政辅导员”团队将全天、全学期、全年参与到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中,言传身教,陪伴、指导、带领大家一起成长,真正让大家达到“修身”的目的。学院将校办工厂与企业共建,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提供真刀真枪生产的机会,提升企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继数控加工专业之后今年将完成汽修专业和西式面点专业的引企入校,三年内争取学院每一个重点专业都对接至少一家企业,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校、企、生三方受益,真正体现出丹东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的特色办学优势。
报告要求,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勇于做职业教育发展的奋进者和奉献者;同学们全面融入国防军事化管理中,不负韶华,踔厉奋发,技能成才,成就梦想;继续深化“以赛促教”,各级参赛选手都能刻苦训练、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各科室要以 “特色年”工作思路为主线,把常规工作做全、做细,把重点工作做实、做好,把特色工作做新、做亮。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开学之际,营口技师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中,各系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个人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案例,以及大国工匠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努力成为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以及劳动榜样热爱钻研技能、不断提升技能的成长经历,帮助青年学生准确把握技能人才应当具备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而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探究并实践技能人才成长路径。
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教育班结合班级实际,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深入国防,献身使命》教育。
3月1日下午,辽阳技师学院集中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时代匠心”。活动邀请了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宇志老师和国赛冠军、数控专业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潘学宇老师。
刘宇志老师向师生做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他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积极思考、努力奋斗,在学习中要本着执着钻研、不能懈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
辽阳技师学院数控专业金牌教练,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国赛冠军潘学宇老师分享了个人经历,传授了个人成长经验。最后,他勉励同学们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平凡的,但是成长过程可以是不平凡的,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注定会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辽阳技师学院左平院长宣读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时代匠心倡议书》。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现在的中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伦理道德,以科学技术为智能武器,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根基、悠久的思想渊源、丰富的道德资源!